欢迎访问西北工业学校官方网站

站内搜索

24

2019

-

12

优秀退休党员赵育祥

赵育祥同志生于1941年6月,共产党员,1968年7月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无机物专业,分配到上海化工研究院西北氮肥实验站实习,后更名为化工部化学肥料工业研究所,1979年6月调到现西北工业学校(原兴平化工技校),2001年光荣退休。


事迹材料
 优秀退休党员赵育祥

     赵育祥同志生于1941年6月,共产党员,1966年7月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无机物专业,分配到上海化工研究院西北氮肥实验站工作,后更名为化工部化学肥料工业研究所,1979年6月调到现西北工业学校(原兴平化工技校),2001年光荣退休。
赵育祥老师工作勤奋敬业,勇于开拓创新,具有很强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在事业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。退休后离开了心爱的岗位,他退休不褪色,不忘初心跟党走,奉献爱心乐于助人。他宽广的胸怀、博爱的精神、不老的情怀深深地感动着我们……
一、潜心教学研究,科研成果丰硕
     在化工部化学肥料工业研究所工作期间,他潜心研究,成功试制出了TNT炸药;1973年他参加了“ADA脱硫改造方案”的制定工作,经检验后效果良好,被评为“陕西省石化系统科技成果”在《科技成果汇编》上刊登; 1975年因工作突出,被评为陕西省化肥研究所的“先进个人”。
     1979年6月调到兴平化工技校,他潜心教学研究,并于1981年完成了《合成氨工艺》教学大纲和60万字讲义的编写,次年完成了《化工基础》教材编写,荣获化工部 “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”;1985年5月担任《化工技校化工专业实习教材》主编;同年由赵育祥老师担任主编,担任过《化工职业技术教育》杂志编辑;1987年完成了化工单元操作技能培训装置的设计; 1995至1997年由他设计,并在他指导下,分别建成了学校水处理装置、合成氨厂一氧化碳变换工段的生产模型,它不仅使化工专业学生的生产操作技能实习效果好,而且还节省了学生下工厂实习的费用;1985年化工部教育司决定在我校开发化工系统化工仿真装置,此项工作由赵育祥老师牵头落实,经他和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,1990年在我校建成了第一套“化工系统化工仿真培训装置”,该项目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;他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的腐殖酸生产新工艺,经过多次实验和研究,1989年试验成功了腐植酸生产新工艺,通过省级鉴定,在省内建了生产厂,从而填补了省内腐殖酸生产的空白。
     在教学工作中,他主要讲授《合成氨工艺》和《化工原理》,其中由他承担开发的化工专业同步教学法,获劳动部“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”;因工作成绩突出, 1986年被化工部评为“优秀教师”,1993年被评为“全国优秀教师”。赵育祥老师的事迹被刊登在劳动报、西北化工技校报、化工报、化工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及西北化工通讯等多家报刊杂志上,他事迹还被收录在《中国当代教育教研成果概览》、《中华人物大辞典》、《中华人物辞海》等多家名人录中。
二、积极参加支部活动 践行党员义务
     赵育祥老师退休后,仍积极参加退休支部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政治活动,积极参加“两学一做”主题教育活动,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积极参加“不忘初心﹒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切实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始终坚定理想信念,还经常积极撰写心得体会。他积极响应党支部号召,为汶川、玉树灾区捐款1000元。每年支部都会组织离退休党员去红色革命地参观学习,赵育祥老师都能积极参与。
三、退休不褪色,热心服务社会,帮助周围弱势群体
     退休后赵老师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,但共产党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作用不退休,凡力所能及的事,还是接着干,正是凭借这种坚定的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,他始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。
     熟悉赵老师的人都知道,他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。他虽年事已高,体弱多病,但是他经常从并不宽裕退休金里拿出一部分来关爱身边有困难的人,默默捐资助学。少则三五佰多则一两千,从2016年至2019年累计为五保户老人、兴平市慈善协会、困难学生捐款16600元。他帮助老年中心解决了食堂开水炉溢流水的问题,还经常早晨关楼道灯和消灭害虫等。利用空闲时间他打印《读中国》,宣讲并免费发给周围的人,传递社会正能量。
     此外,赵老师经常关心身边的老人,时不时给他们送被子送衣服送水果等,他给老年中心的浴室买凳子,方便老人换衣服。有一次他在医院打针遇到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经济困难,热心助人的赵老师立即拿出了500元,帮助那位患者解决了燃眉之急。
     赵育祥老师常说“人生的价值不是积累了多少物质财富,而在于积累了多少道德财富,人活在世上的使命是为家庭、为国家和为人民服务做贡献”,作为一个共产党员,他用一生的行动践行此言,用平凡而伟大的行动传递了社会正能量。

 

西北工业学校工会 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