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西北工业学校官方网站

站内搜索

校馆共育:“行走的历史课堂”系列活动(一)——走进中国航空工业电力事业历史博物馆


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提出的“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”的重要指导思想,积极贯彻落实陕西省教育厅、陕西省文物局《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施方案》精神,充分发挥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,引导我校学生坚定文化自信、厚植家国情怀、提升综合素养,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,我校现代服务管理系为“导游服务”第二课堂课程创设条件,覆盖校内相关专业班级,筹划开展“行走的历史课堂”系列活动。

 

本次系列活动走进的第一个实践基地,是位于航空工业电源兴平厂区的中国航空工业电力事业历史博物馆。

 

11月8日下午,“导游服务”第二课堂学生在指导教师沈玉嘉、杨珊珊的带领下,与部分机电专业班级班主任及学生共50余人,前往中国航空工业电力事业历史博物馆开展历史文化实践活动。

 

2023年9月7日,在新中国航空电力事业发展70周年纪念日之际,中国航空工业电力事业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。作为一家完整反映中国航空电力事业发展历程的主题展馆,博物馆浓缩了新中国航空电力事业70年以“奉献、开拓、创新、践责、成事”为脉络的发展征程。从孱弱到强大,从仿制到自研,几代航空电力人秉承着科技兴国、军工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,为国家航空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。

 

博物馆既是历史的宝库,也是教育的宝藏。学生们走出校门,走进“家门口”的工业博物馆,亲临企业厂区,聆听企业宣教干事李老师的动情讲解,有序参观,了解三线建设时期企业艰辛起步的故事,通过观察工件设备上的精密工艺,回顾大国工匠的高光时刻。

 

“今天我们有幸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兴平航空工业电源115厂参观。讲解员说在建厂初期,因为当时的国际形势,115厂不得不从天津搬迁到兴平,我的爷爷奶奶也是这时和众多工人、研发人员来到了这里。在那时艰苦的环境下,研发人员和工人们为我国的航空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让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逐渐有了说话的底气。因为家庭和父母的影响,进入中职学校读书时,我就萌发了想为国家航空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想法。在参观过厂区,了解建厂历史,研发人员和工人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后,我更加坚定了这份信念。今后我也一定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,加强专业技能,学习前辈们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,为我国的航空事业添砖加瓦。”中机加2408班杨帅麟激动地说。

 

本次博物馆研学之行作为我校文化育人、实践育人的新窗口,打通了“常规历史教学”、“导游第二课堂”、“校外实践课堂”三个课堂,构建了校馆共育新篇章。也是结合职业教育特点,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,进一步将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的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。